基金“及格线”迎来重大改革,近75%产品面临基准调整
一场关乎公募基金产品“及格线”的改革正悄然展开,超36万亿的公募基金市场即将迎来更加规范、透明的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时代。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年内已有183只基金率先调整业绩比较基准。
这些基金的基准正朝着投资策略和风格清晰化的方向推进,比如体育文化主题基金去掉了沪深300指数,引入更具针对性的中证体育产业指数。
而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
01 新规落地
10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征求意见稿)》,中国基金业协会同步发布了配套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操作细则(征求意见稿)》。
这两份被称为“基准新规”的文件,对不符合规则的存量产品基准调整,给予了1年或6个月的过渡期。
新规的出台旨在落实5月份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精神,切实发挥基准“确定产品定位、明晰投资策略、表征投资风格、衡量产品业绩、约束投资行为”的作用。
02 问题凸显
长期以来,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存在明显问题。
根据晨星(中国)今年10月中旬的研究,当前国内有近75%的基金基准是价格指数,其中股票和混合基金几乎未有产品以全收益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
价格指数只计算证券价格波动带来的收益,没有考虑红利回报和再投资回报等因素,因此回报一般会低于全收益指数。
以沪深300为例,过去5年里,以沪深300价格指数和全收益指数为基准,跑赢基准的偏股主动基金比例分别为68%和55%。
这种差异导致用更容易跑赢的指数作为基准,降低了基金业绩的“及格线”,掩盖了基金运作中的费率损耗。
03 全收益差距
价格指数与全收益指数之间的回报差距实际上非常显著。
过去20年里,中证全指全收益指数、价格指数之间的年化回报分别是10.84%、9.31%。
债券指数的差异更为明显——中证综合债券财富指数、中证综合债券净价指数的年化回报分别为4.19%、0.39%。
这些收益差距主要来自分红及分红再投资,过去20年里中证综合债券指数的年化票息及再投资回报达到了3.79%。
华南一家基金研究机构的分析人士指出,基金回报本质上是“全收益”,在衡量基金的超额收益时,应选用全收益指数作为基准,才能做到更真实有效的对比。
04 实践探索
在基准新规正式出台前,行业已开始自发调整。
截至10月31日,2025年以来变更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数量为183只,其中70多只是在5月《行动方案》公布后变更的。
这些产品的基准调整普遍朝着投资策略和风格清晰化的方向推进。
不少产品的基准由宽基指数转向细分行业指数,行业主题权益基金则锚定垂直赛道指数。
比如,一只体育文化休闲股票基金的基准,由“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0%+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20%”变更为“中证申万传媒行业投资指数收益率×70%+中证体育产业指数收益率×10%+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税后)×20%”。
债券基金的基准变更同样从宽泛指数转向更为聚焦的中债系列指数,有的还加入了活期/定期存款利率部分。
05 五大看点
基准新规有五大看点值得投资者关注。
突出基准对产品的表征作用,要求基准充分体现产品定位和投资风格,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化。
强化基准对投资的约束作用,要求基金管理人建立全流程内控机制,提高内部决策层级。
发挥基准对考核的指导作用,明确要求基金长期投资业绩明显低于业绩比较基准的,相关基金经理的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
构建围绕基准的良性互动生态,要求管理人、销售机构展示基金业绩的同时,应当展示业绩比较基准的表现。
强化利益绑定,后续将修订出台基金公司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指引。
06 深远影响
易方达基金副总裁王骏表示,新规将进一步增强业绩比较基准的明确性和清晰度,有助于投资者客观直接了解产品特性,引导投资者形成合理收益预期并做出理性投资决策。
广发基金认为,从产品层面看,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能够明确产品定位,有效防范“风格漂移问题”。
富国基金进一步表示,为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新规要求基金管理人建立覆盖基准选取、披露、监测、评估和纠偏的全流程内控体系。
对于投资者而言,新规实施后选基金将更科学——不同风格的基金原则上不能直接排名,投资者应先确定想投什么类型,然后在同类型中挑选长期跑赢基准的产品。
基准新规出台后,基金经理的绩效薪酬将直接与跑赢基准的程度挂钩。基金长期跑不赢基准,基金经理的薪水将大幅下降。
这意味着,未来投资者选择基金时,不应只看历史回报率,更要考察基金的投资策略是否清晰、业绩基准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持续跑赢基准。
一场从“规模导向”到“投资者利益导向”的行业变革已经开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