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荷兰承认:不知中方何时放行芯片供应
荷兰政府强占中资半导体企业引发的芯片“断供”风波仍在持续,安世(荷兰)在致客户信中坦言无法确定中国东莞工厂的芯片供货能否恢复及何时恢复。
安世(荷兰)在11月3日向客户发出的正式不可抗力通知中表示,在重新获得东莞工厂的“供应链监管权”之前,公司无法“监督该工厂产品的交付可行性及交付时间”。
这封信暴露了这家半导体公司在中国出口管制措施下面临的困境。
01 事件脉络:荷方引爆芯片争端
这场芯片风波始于9月30日,荷兰政府发布行政令,不当干预安世半导体企业内部事务。
随后,荷兰企业法庭作出剥夺中国企业股权的错误裁决,严重侵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10月26日,安世(荷兰)宣布停止向安世(中国)供应晶圆,导致后者无法正常生产,直接造成了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的动荡和混乱。
中方随后采取反制措施,对安世在中国生产的芯片实施出口管制。
02 中方回应:豁免与问责并举
面对危机,中国商务部于11月1日宣布,作为负责任大国,中方将综合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4日再次强调,荷方应承担全部责任,并指出荷兰政府没有展示出建设性态度和行动且升级全球供应链危机。
中方明确表示希望荷方“从维护中荷、中欧经贸关系大局和产供链稳定与安全的角度出发,以负责任的态度与中方相向而行”。
03 供应链危机:70%产品在中国封装
荷兰科技专业网站“Bits&Chips”指出,安世半导体约70%的产品均在中国完成封装,因此除非通过外交途径达成解决方案,否则欧洲前端市场将面临封装产能的紧急短缺。
安世(荷兰)已在紧急寻找新的外部封装合作伙伴,同时计划扩建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工厂,但这些举措均非权宜之计。
仅工厂扩建一项,就至少需要耗时一年才能完成。
04 安世中国:库存充足寻求替代
面对危机,安世中国2日发布致客户公告函称,已建立充足的成品与在制品库存,能够稳定、持续地满足广大客户直至年底乃至更长时间的订单需求。
安世中国在公告中强调,安世(荷兰)所谓“当地管理层近期未能遵守约定的合同付款条件”完全是无中生有,并反指安世(荷兰)欠付东莞封装测试工厂的货款高达10亿元人民币。
为确保供应的长期性与韧性,安世中国已积极启动多套预案,正在加紧验证新的晶圆产能,对在短期内完成验证并自明年起无缝衔接满足所有客户需求充满信心。
05 全球影响:汽车产业面临冲击
这场争端已引发全球汽车行业的担忧。
芯片供应恢复的可能性让处于减产乃至停产危机边缘的全球汽车制造商“松了一口气”。
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紧急寻求中国对安世半导体芯片的出口限制豁免。
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德国采埃孚表示,正通过其中国子公司与中国相关部门保持联系。
同时,从德国大陆集团分拆出来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欧摩威也已申请豁免,并向中国商务部提交了相关材料。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上,这场因政治干预而起的商业争端正在演变为一场多方博弈。安世(荷兰)在信函中的表态,折射出当前半导体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
欧盟委员会表示,对于中方正在与欧洲企业商讨恢复部分芯片供应表示欢迎,认为能够争取时间和空间,寻找持久的解决方案。
而荷兰经济事务部发言人则称,两国仍在磋商,寻求一个对安世及两国经济都有利的建设性解决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