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电源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商业化临界点正加速到来。从电池能量密度跃升、供应链成熟度提升到适航认证与订单落地,多个维度的关键进展共同推动这一新兴产业进入规模化落地的前夜。 一、电源技术突破重构飞行性能边界1. 能量密度与快充能力显著提升     中创新航为广汽高域GOVY AirCab定制的9系高镍/硅体系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支持6C快充,10分钟内可补充80%电量。其第二代半固态大圆柱电池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至350Wh/kg,创下航空专用电池领域的量产纪录。欣旺达量产的“欣・云霄1.0”电池能量密度达320Wh/kg,支持-30℃至60℃宽温域飞行,并通过针刺、挤压等极限环境测试。更值得关注的是,欣界能源研发的锂金属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50Wh/kg,搭载该电池的亿航EH216-S完成48分10秒持续飞行,续航提升60%-90%,且针刺后不起火不爆炸,安全性能达到航空级标准。2. 技术路线多元化突破     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已进入民用电动载人飞机合作开发阶段,其独特的三维网状结构可同时满足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需求。孚能科技向上海时的科技独家供应的第二代半固态电池,在放电倍率和循环寿命上较传统液态电池提升50%,支持E20机型完成阿联酋350架、10亿美元的历史性订单。增程式技术路线也在同步发展,通过燃油发电+电池储能的混合架构,航程可突破400公里,解决纯电eVTOL的里程焦虑。 二、商业化落地进程全面提速1. 适航认证与量产计划明确     广汽高域GOVY AirCab已进入中国民航局适航审定阶段,计划2026年下半年取证并量产交付,首批1000架意向订单已锁定。时的科技E20机型适航申请获华东民航局受理,预计2027年完成取证,阿联酋Autocraft的350架订单将成为其商业化首航的标杆项目。全球范围内,Archer Aviation的Midnight机型完成FAA认证前三阶段,计划2025年在迪拜启动首飞;Joby Aviation与美国空军合作推进适航,目标2026年实现洛杉矶奥运会空中出租车服务。2. 订单规模与市场需求爆发     2025年以来,全球eVTOL企业公布的意向订单总数已超1500架,其中中国企业贡献超70%。广汽高域GOVY AirCab以168万元人民币的定价创下预售纪录,24小时内收获近千架订单;时的科技E20在中东市场的单笔订单金额达71亿元,刷新行业纪录。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eVTOL市场规模将增至158.2亿美元,到2030年锂电池需求将新增30GWh,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3. 供应链成本优势构筑竞争壁垒     中国供应链方案较欧美成本低30%-50%,研发周期缩短一半。以GOVY AirCab为例,其碳纤维机身成本较进口方案降低40%,中创新航的电池模组集成度提升30%,整机综合成本较欧美同级别产品低50%以上。孚能科技计划2026年将全固态电池产能扩大至GWh级别,进一步巩固成本优势。 三、政策与基建配套加速成熟1. 空域开放与法规创新     中国深圳、上海等试点城市已开放600米以下低空空域,深圳计划2026年建成1200个起降点,苏州规划构建覆盖全域的低空智联网。美国特朗普政府2025年6月签署的无人机发展行政命令,将eVTOL飞行员培训纳入国家战略,并简化适航审批流程,直接推动Archer Aviation等企业股价飙升11.7%。2. 基础设施与产业协同     广汽集团联合中创新航、广东高域构建“电池-飞行器-起降网络”全链条生态,计划2028年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建成300座超充桩,实现“5分钟充电、30分钟续航”的运营网络。宁德时代、欣旺达等电池企业与亿航智能、沃飞长空等整机厂商建立联合实验室,推动电池技术与飞行器设计深度协同。 四、挑战与未来展望尽管进展显著,eVTOL商业化仍需突破三大瓶颈:一是电池量产一致性,当前半固态电池良率仅75%,需在2026年前提升至95%以上;二是空域管理精细化,需建立覆盖全国的低空飞行服务站网络,实现飞行计划自动审批与实时监控;三是用户接受度培育,需通过示范运营(如2026年杭州亚运会空中接驳)建立公众信任。展望未来,2025-2027年将成为eVTOL商业化的关键窗口期。随着2026年国内密集取证、欧美适航认证完成,以及固态电池量产技术成熟,eVTOL有望在2027年进入规模化运营阶段。中国凭借供应链成本优势和政策支持力度,或将成为全球首个实现eVTOL商业化落地的市场,带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正如高工产业所言:“2025年eVTOL已站在商业化爆发的临界点,量产与落地进程将迎来首个加速周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