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一批覆盖多领域的重要国家标准,内容涵盖助老扶幼、百姓生活、制造业和能源、新兴领域、服务业等关键板块,旨在通过标准化建设推动产业升级、保障民生安全并促进技术创新。以下是具体内容解析: 一、重点领域标准亮点# (一)助老扶幼:细化专业服务规范在养老服务领域,新发布的《养老机构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指南》国家标准,首次系统明确了认知障碍老人照护的服务保障体系、核心服务内容及标准化流程,为养老机构提供了专业操作框架。而《养老机构康复辅助器具基本配置》标准则通过规范器具配置清单,既避免资源浪费,又能精准匹配老年人康复需求,助力养老产业提质增效。儿童安全保护方面,本次发布7项儿童用品安全标准,覆盖玩具、儿童呵护用品、骑行用品等品类,并针对婴幼儿辅食机制定专项标准,从安全指标、功能设计到操作性能建立全维度约束,既为企业生产提供依据,也为家长选购提供参考。# (二)百姓生活:全链条保障消费安全食品与日用品领域,《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评价》标准填补了优质大米品质评价的行业空白,通过科学指标引导产业链优化;湿巾类产品则通过3项细分标准(通用要求、婴童专用、消毒专用),对不同场景产品的安全性、成分要求进行精准划分,尤其强化了婴童湿巾的无刺激、低敏化指标。家电与公共安全领域,22项家电相关标准涵盖电动洗衣机、空调器等产品的设计生产、适老智能改造、用户体验评价等环节,同时新增废旧家电回收服务评价标准,推动家电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7项社区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则通过清晰的视觉标识提升公众防灾避险能力。# (三)制造业与能源:多维支撑产业升级交通运输装备领域,21项新标准聚焦车辆稳定性试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安全、船舶自动识别等关键技术,其中《工业机器人动态稳定性试验方法》等3项机器人标准,直接推动工业机器人动态测量系统产业化,提升三维视觉引导系统在制造业的应用精度。能源领域,49项石油、天然气、褐煤相关标准,从产品检测到计量系统评价形成完整技术体系;20项风能发电、金属加工设备标准则通过优化技术参数,显著提升设备效率和使用寿命,助力传统能源绿色转型与新能源产业规范发展。# (四)新兴领域:抢占数智化标准高地在智能科技领域,28项新标准覆盖智能互联、数字孪生、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其中云计算领域的《超融合系统通用技术要求》《云超算通用要求》两项标准,确立了核心技术架构的参考模型,为我国超融合领域构筑技术竞争优势。空间与通信领域,44项标准涵盖北斗导航、IPv6演进、纤维光学等关键技术,尤其在宇航数据标识追溯、空间环境监测等方面建立规范,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五)服务业:全场景优化服务质量农产品流通与消费服务领域,《农产品批发市场服务技术指南》通过规范服务流程推动产业升级;14项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标准,从消费品使用说明、缺陷分析到投诉处理建立闭环管理,同时优化商店购物环境、潜水服务等场景的服务评价体系。驾培与政务服务领域,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新标准根据行业新需求优化设施条件;《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 数据共享交换要求》则打通跨区域政务数据壁垒,为“跨省通办”提供技术支撑,显著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二、实施影响与意义这批国家标准呈现出“强民生、重创新、促融合”的显著特征。在民生保障层面,通过强制性标准(如手表外观件有害物质限量)与推荐性标准协同,构建多层级安全防护网;在技术创新层面,机器人、云计算等领域的标准同步跟进国际前沿,部分技术指标(如五轴电火花机床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产业融合层面,服务型制造、共享工厂等标准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联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据悉,部分标准已于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余标准将根据行业适配需求分阶段落地。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后续将加强标准实施监督,开展重点领域标准符合性抽查,确保标准落地见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