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行业活力激活消费潜能 五部门共推城市商业提质
城市商业,这张看似普通的城市网络,正悄然成为推动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力量。
10月29日,商务部等五部门正式发布《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方案》,这一政策迅速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方案明确了七个方面21条主要任务,从完善城市商业布局体系到健全城市商业管理体制,全面覆盖城市商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这项政策旨在解决当前城市商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通过构建多层次城市商业体系,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01 政策背景:城市商业的战略地位
城市,“城”因“市”而生、“市”因“城”而兴。城市商业作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和扩大内需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张祥指出,城市商业是大力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载体,在稳定就业、保障民生、繁荣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城市商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部分地方出现商业营业用房空置现象,造成资源浪费。
同时,消费者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传统商业设施已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02 方案框架:多层次商业体系构建
《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方案》提出构建以“全国示范步行街为引领、特色商业街区为支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基础”的多层次城市商业体系。
这一体系将兼顾不同层级消费需求,既包括面向国际的高品质商圈,也涵盖满足居民日常需求的社区商业,实现城市商业的均衡发展。
方案特别强调与城市更新的紧密结合,通过“一街一策”“一圈一策”推进现有步行街和商圈的设施改造与业态升级。
科学规划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被视为方案的重要亮点,要求各地结合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人口总量等因素合理确定商业设施供给规模。
03 业态升级: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面对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方案提出分类施策的业态升级策略。
在品质业态方面,方案鼓励在城市中心区域、重点步行街培育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改造提升传统百货店和购物中心,提升国际化、高品质消费吸引力。
对于特定领域需求,方案建议发展仓储会员店、专业店等专业业态,因地制宜培育奥特莱斯、品牌专卖店等,鼓励快闪店、买手店等新业态发展。
最贴近民生的保障业态方面,方案要求完善超市、便利店网络布局,支持传统商场向“一店多能”的邻里中心转型。
04 空间利用:盘活存量商业资源
针对部分城市商业用房空置问题,方案专章提出优化城市商业空间利用的措施。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李亮介绍,已部署在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工作中,在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采集零售商业场所数据,为规划优化和商业用地调控提供支撑。
自然资源部还支持各地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开展土地储备工作,收回收购包括商业服务业用地在内的闲置存量土地。
同时,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允许试点城市优化存量商业土地利用,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和用途合理转换。
05 技术赋能:智慧商业新图景
方案强化新兴技术赋能,提出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城市商业体系中的集成应用。
在运营端,方案要求完善城市商圈大数据平台功能,拓展全国重点步行街客流量、营业额监测范围和时间频次,深入分析研判消费特点及趋势。
在消费端,方案鼓励完善智能导引、精准营销、云上购物、沉浸体验等智慧商业新模式,推广一批“人工智能+消费”场景。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成为方案重点方向,鼓励商贸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合作,发展平台下单+门店配送、门店下单+即时配送等模式。
06 部门协同:多维度政策支持
五部门协同发力是本次行动方案的另一大亮点,各部门从不同角度推出支持政策。
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张雁表示,今年住建部城市体检范围扩展到499个城市,对这些城市的小区、社区和街区进行体检,摸清商业服务设施、服务内容等方面的短板弱项。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二级巡视员赵建军指出,将鼓励各地合理利用城市存量商业设施、老旧厂房、历史建筑等存量空间,发展文化娱乐、创意设计、数字艺术等各类文化和旅游业态。
方案还明确了财政支持举措,包括支持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统筹使用中央财政资金,落实小微企业税费优惠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地产发行REITs等。
随着《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方案》的实施,城市商业设施将与城市更新、智慧城市建设深度融合。
菜市场里的智能支付系统,社区便利店的一站式便民服务,特色商业街区的沉浸式文化体验,这些场景将成为未来城市商业的新常态。
未来几年,走过六十多年的城市商业体系,将迎来一场提质升级的深刻变革。
|
|